常见的
钻孔事故及其处理方法描述如下:
一、塌孔
不论采取何种钻孔方法都可能发生坍孔事故,坍孔时非常明显的一个表征就是孔内的水位突然下降,孔口冒细密水泡,出渣量明显增加却不见进尺,钻机的负荷显著增加等。
坍孔原因:
1.泥浆比重不够及其性能指标不符合要求,孔壁还未形成坚实的泥皮;
2.掏渣后未及时补充水或泥浆,或河水上涨,或孔内有承压水等造成孔内水头高度不够;
3.护筒埋置太浅,下端孔口漏水、坍漏或孔口附近地面受水浸泡,或钻机振动使孔口坍塌;
4.在松软砂层中钻进,进尺太快;
5.水头太大,使孔壁渗浆或护筒底部形成穿孔;清孔后泥浆比重、黏度等指标降低,用吸泥机清孔后,泥浆吸走时未及时补水,导致孔内水位低于地下水位,清孔过久或清孔后停顿过久;
6.吊入钢筋骨架时碰着孔壁。
预防和处理方法:
在松散粉砂土或细砂土中钻进中,应控制进尺速度,选用较大比重、黏度、胶体率的泥浆,或投入黏土掺片或卵石,使黏土膏、片、卵石挤入孔壁起护壁作用;当汛期或潮汐地区水位变化过大时,应采取升高护筒,增高水头,或用虹吸管连通管等措施保证水头相对稳定。
如发生孔口坍塌现象时,可立即拆除护筒并回填黏土、重新埋设护筒再钻;如发生孔内坍塌现象,则应先判别坍塌位置,回填砂和黏土(或沙砾和黄土)混合物到坍孔以上1-2米处;如坍孔严重时应采取全部回填方式,待回填物沉积密实后再进行钻进操作。
二、钻孔偏斜
偏斜原因:
1.钻孔中遇到较大的孤石或探头石;
2.在有倾斜度的软硬地层交界处或者是岩面倾斜处进行钻进;或在料径大悬殊的砂卵石层中进行钻进,导致钻头受力不均;
3.扩孔较大处,钻头的摆动偏向其中一个方向;
4.钻机未停放水平或产生不均匀沉陷;
5.钻杆呈弯曲状,接头方向不正。
预防和处理方法:
1.安装钻孔时,保持钻杆、钻头、护筒的正中间三者在竖直线上,并经常检查校正;
2.由于主动钻杆较长,转动时上部摆动过大,所以需要在钻架上增加导向架,使其沿着导向架向中间钻进;
3.及时调整钻杆;
4.在有倾斜的软、硬地层钻进时,应垂吊着钻杆控制进尺,保持低速进行钻进。